七天科技博览(6月28日)

【本期导读】 核酸检测“混检”方法可靠吗?国家卫健委回应 蚊蝇不具备传播新冠病毒的生物学基础 西班牙从去年3月废水中检出新冠病毒意味着什么 MATLAB被禁反思:国产软件要“争口气” “5G+北斗”将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科技短讯   核酸检测“混检”方法可靠吗?国家卫健委回应 近期,在为民众做核酸检测时,武汉和北京都采用了所谓的混检方法。这种方法可靠吗?国家卫健委28日在官方微博回应称,“混检”有两种模式,“混合采样”不会影响核酸检测的敏感性;“样本混合”对检测敏感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是已知的。 据介绍,“混检”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在采样时,将几个人如3人或5人分别采样后,放至同一采样管中,这种模式也叫做“混合采样”或称“混采”,北京多数情况下采用这种模式;另一种则是在实验室检测时,将3人或5人的样本取相同体积混合在一起,也称“样本混合”。从科学角度讲,第一种“混采”模式,不会影响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后一种将样本混合检测的模式,则对检测敏感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是已知的。 国家卫健委指出,在现场采样中,如采用“混采”,要注意的是有序安排,如5人一组,每人持各自的条码,采样时每采一人,将该人条码贴至采样管上,这样就可有效地避免采样可能弄混的问题。分析过程中,如采用“样本混合”的混检方案,在混合5人样本时,也要注意样本混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样本弄混问题。 国家卫健委表示,混检大幅提升了核酸检测能力,比如,现在北京的日检测能力是20多万,使用这种结合模式,可使日检测能力在不增加人力物力的情况下,就可以达到200多万。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发热门诊有症状患者、密切接触者等高风险人群检测,还是应该采用单采单检。对于低风险人群的筛查,则可以优先选择“混检”。(中国新闻网)   蚊蝇不具备传播新冠病毒的生物学基础 中新网北京6月27日电(记者 杜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王丽萍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蚊蝇不具备传播新冠病毒的生物学基础。同时,从目前掌握的流行病学证据来看,全球目前没有发现因为蚊蝇等媒介生物导致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报道。新冠病毒还是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了感染者、飞沫传播。(中国新闻网)   西班牙从去年3月废水中检出新冠病毒意味着什么 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26日发布公告称,该校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去年3月采集的巴塞罗那废水样本中检测出了新冠病毒。如果确认无误,这一结论是否意味着新冠疫情出现时间比报告的更早?通过检测废水是否可以更真实地了解新冠疫情开始传播的时间与潜在波及范围? 寻找新冠病毒踪迹 今年4月13日开始,巴塞罗那大学肠道病毒小组研究人员每周对当地废水样本进行检测,从中寻找新冠病毒的踪迹。作为西班牙新冠病毒“哨点监测项目”的一部分,该研究的目的是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新一轮疫情暴发。 研究人员还检测了一家废水处理厂的冷冻废水样本,结果在2020年1月15日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西班牙本土首例新冠确诊病例是今年2月25日报告的。 这个发现促使研究人员检查更早存档的废水样本。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废水样本分析的结果显示,去年3月12日采集的废水新冠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呈阳性,病毒水平非常低;这期间其他所有样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该研究引起高度关注,它指向在全球报告首例新冠病例前,新冠病毒已在巴塞罗那传播的可能性。领导这一研究的巴塞罗那大学生物学教授阿尔韦特·博什在公报中说,巴塞罗那是一个商业和旅游中心,接待了许多外地游客。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其他地区也可能发生了类似情况,但许多病例或因被误诊为流感而被掩盖。 判定疫情时间为时尚早 作为西班牙病毒学家学会主席,博什还表示,如果早在今年1月就发现新冠病毒的存在,将有助于提高疫情应对水平。从另一方面看,由于缺乏对新冠病毒的认知,早期新冠病例很可能被误诊为普通流感,从而加剧了社区传播。 在人类发现新冠病毒之前,它早已在人群中开始传播了吗?巴塞罗那大学这一研究结果已提交同行评审,但有不少专家对这项成果的指向提出质疑。 西班牙公共卫生和卫生管理学会的霍安·比利亚尔维博士认为,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判定新冠疫情暴发时间为时尚早。由于只有一个研究结果,所以需要更多数据、更多研究、更多样本去证实这个结果,还需要排除实验错误或方法存在问题等因素;此外结果还有可能是假阳性。但比利亚尔维不否认这一研究“很有启发性”。 荷兰KWR水研究所微生物学家赫尔蒂安·梅德马建议巴塞罗那大学研究小组对存档样本再次测试,以证实新冠病毒确实存在。还有学者认为,巴塞罗那大学这项研究样品制备的浓缩步骤不够规范。 综合来看,对该研究进行第二轮实验求证并不容易。《纽约时报》援引博什的话报道说,他的团队无法在2019年3月的阳性样本中重复实验,因为它在第一次检测中已被消耗掉了。“我们从该样本中证明了这一点,但我们无法重复”,博什表示,样本污染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根据)我们的工作方式,当有污染时,我们会注意到它”。 废水研究成为监测新工具 多项研究已证明,在新冠患者粪便排泄物中存在大量冠状病毒基因组,病毒基因最终会混入废水中,这是基于废水研究新冠流行病学的理论依据。 今年2月,钟南山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团队分别从新冠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冠病毒,这一发现证实患者排出的粪便中确实存在活病毒,对于认识病毒致病机理,帮助全社会切断疫情传播途径并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持续蔓延,多国科研人员开始尝试将基于废水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作为监测新冠病毒传播的工具。 芬兰国家卫生与福利研究所6月2日发表公报说,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污水中的新冠病毒核糖核酸含量基本可以反映病毒在特定地区传播情况。该研究方法还可用于鉴定病毒的基因型,研究人员推定,来源不同的新冠病毒具有不同的感染能力。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长黄循财6月9日表示,除了传统检测法,新加坡正在采用检测废水中是否有新冠病毒等方法来了解某个特定人群中是否有新冠患者,例如住在专用宿舍里的外籍劳工等。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6月19日发布公报说,通过分析污水样本可以了解社区中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无论是否有人出现感染症状。该机构参与的团队找到了一种成本低廉、快速高效的方法,可通过污水监测新冠病毒在社区传播情况,这将有助于预防疫情二次暴发。 此外,意大利、美国、荷兰等国也在开展这类研究。研究人员认为,相关研究有望帮助科学家在尚未被察觉的疫情早期检测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特别是可以囊括无症状人群传染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控。(新华网)   MATLAB被禁反思:国产软件要“争口气” 刚迎来百年校庆的哈工大,因为被禁用工科“神器”MATLAB,短时间内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此次被禁的还有哈工大的“邻居”——哈工程。 事件发生后,很多人表示,我国各种软件长期依赖国外,终究不是办法,国产软件当自强;也有网友认为,作为警示信号使得我们紧张起来还可以,但影响也没有那么深远。 “我们‘倒贴钱’为国外软件试错,别人却想禁就禁。”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刘利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牢牢掌控了软件生产这一核心环节,就可以随意指定或改变规则,以对我国实施限制。 一位信息学领域的院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国产软件研究“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时间长了,“就像整天把好吃的面包卖给我们,最后我们连馒头都不会蒸了”。 翻脸如“翻书”,“倒贴钱”试错贡献化为零 事件发生前,哈工大与该软件商MathWorks公司一直保持紧密联系,曾邀请该公司员工举行讲座,为学生讲解MATLAB的使用操作流程。 今年3月,哈工大发布了MATLAB校园授权License更新指南。一切本该沿着校企商业合作的正常方向发展,怎奈MathWorks公司“翻脸如翻书”,最终还是服从了政府的强制性禁令。 在美国商务部5月22日公布的“实体名单”中,目前已包含13所中国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以及南昌大学。 在刘利看来,MATLAB发展到今天,实际上也有中国众多用户的功劳。“用户会为软件试错和检验,使软件企业得以稳定、壮大甚至引领。如果被禁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我们这些年为企业试错等的贡献就都被化为零了。”他说。 “我们‘倒贴钱’为国外软件试错和贡献,别人却想禁就禁。”刘利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牢牢掌控了软件生产这一核心环节,就可以随意指定或改变规则,以对我国实施限制。 这样的案例有很多。 国内某知名高校一名研究机器人的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使用的很多基础工具如印刷电路板、制作软件、开发软件、机械设计软件,很多都来自美国,这些软件在整个科研环境和企业产品中起着重要作用。 上述院士表示,这一系列警告来得“正逢其时”。中国在软件开发方面长期滞后,“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以他所在领域为例,这位院士表示,科研人员日常使用的科研软件,只有少量简单的东西是自己设计编程的,其他都买自国外。“美其名曰,你的产品既然要卖到国外去,用的软件就要跟国外接轨。” … Continue reading 七天科技博览(6月28日)